单霁翔退休 天下谁人不识君 4 月 8 日下午,清明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退休消息一经传出,社交媒体上满屏都是对他的不舍。尽管 1954 年 生人的他,今年已经到了退休线,但当告别的这一天真的来临,公众 的情绪仍然十分复杂。 这位工学博士,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传人、梁思成林徽因的再传弟 子,当他身在国家文物局长任上时,尽管同样声名卓著,但对于广大 民众而言, “能见度”其实并不特别高。及至 2012 年接掌故宫博物院 之后,才真正成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网红”。 很多人都对单霁翔的“事功”耳熟能详,这也是故宫在单霁翔任 上获得“大释放”的开端。 比如,履新之后,他花了 5 个月时间,带着秘书走遍宫里的 1200 座建筑、9371 间房,踏破 20 多双布鞋。又如,接任之后,故宫开放 面积由 2014 年的 52%,达到现今的 80%以上,8%的文物将向公众展 出。更不要说,这些年故宫文创的“烈火烹油”,从“我在故宫修文 物”,到故宫口红、 “上元之夜” ;从 186 万多件故宫藏品信息上网, 到 2018 年故宫文创产品销售达到 15 亿元人民币——故宫和单霁翔 都成了耀眼的“网红”。当在故宫闲逛时,迎面碰上一个老头儿,没 准儿就是单霁翔。 客观地讲,尽管多年来故宫一直致力于服务公众,但只有到单霁 翔任上,才迎来了深深宫门次第开的全面开放。现实中,人们的脚步 1 可以丈量更多的宫苑,触摸 600 年的沧桑况味,探深宫、登城墙,可 以夜游;网络上,更是畅游无限,沉寂多年或将继续沉寂下去的故宫 文物,借助互联网而获得新生、一展容颜。古老的故宫,因为开放而 焕发了生机,因为开放而愈来愈醇厚。 诚然,公众对故宫的追捧与喜爱,与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复兴有很大关系。经历了多年的反复,人们终于意识到,传统是中国 人割不断的根脉,源远流长、寄托深广。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故宫, 受到追捧并不令人意外。但单霁翔在任期内的卓越表现,无疑是撬动 “故宫热”的那根长长的杠杆。 或可以说,单霁翔与故宫的遇合,其实是单霁翔和故宫一起与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大时代的完美遇合。此前,火候不到、认识不到、 机遇不到;之后,随着公众认知的提高,随着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故宫的故事注定会越来越精彩。 故宫成功楔入社会,也给国内文博单位以示范。不要说文物、古 建、传统文化无人问津,关键是如何能够让文物“活”起来,如何让 人真正走近文化,甚至成为每一个当代人的家常日用。而单霁翔多年 来努力的价值正在于此,他一直自称故宫看门人,而非掌门人,其间 差别就在于,看门人会给人开门,开越来越多的门,而掌门人则不然。 门开了,风能进、光能进,思想、文化、价值、理念、趣味等等都能 进。相应的,每一个古建群,每一个博物馆,也都会成为文化的渊薮。 故宫的“能见度”,就是单霁翔的“能见度”,也是故宫所代表的 传统文化的“能见度”。我们希望,接棒者会以更开放的作为,让故 2 宫的“能见度”和“辨识度”得以持续提高。 单霁翔此前表示,希望退休后来故宫当一名志愿者。也许这不是 笑谈,故宫生涯注定会让这个老人无限留恋这里嵯峨的楼宇、砖缝里 的杂草、斑驳的阳光、沉重的大红门,还有墙角的猫。 (via 光明网) 单霁翔退休,值得给他一个美好的“下场” 故宫会记住单霁翔。我们也会。 在历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中,他显然是知名度最高、也是争议相伴 的一位。 在故宫的 7 年,单霁翔无疑做了很多事。对普通游客来说,最重 要的,是故宫“活”了、 “火”了,有亲近感了。 有两件事,具有象征意义。故宫的大门,从前只为皇上开启,后 来只为“贵宾”而开。因为一位东北大爷的抱怨,单霁翔决定设了三 个安检口, “让观众自由选择,想当皇帝当皇帝,想当大臣当大臣”。 再有,就是今年的元宵节,“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故宫 94 年来首次开放夜场,3500 张票,3000 万人抢…… 故宫门户开放的故事,我们隐隐然读出了“平等”二字。在文化 面前、历史面前,每一个后人,无论品级尊卑,无论学养高低,无论 贫富差异,都有顶礼膜拜,或好奇张望的权利。最为等级森严的故宫, 变得家常了——在“正大光明”因精心重布灯光而从幽暗变得明媚之 3 际,在排队可以喝到宫里烧的热水以及泡方便面之际,在渴求与国宝 一亲芳泽的“故宫跑”之际,在文创产品让昔日的“奴才”、“臣下” 的后人们也可以动辄称“朕”之际…… 故宫“看门人”的这番苦心孤诣,在他转身离去时,适时留下了 一些值得琢磨的问号。 在这个手指轻点便能与全球顶级艺术品谋面的时代,任何文物都 触手可得,细节放大、专业点评、回放重温,得来全不费功夫,为什 么人们、特别是“外行”们,都还一定要到故宫和国宝直接谋面? 把陆游的诗改上两个字,便可洞悉今人心事:网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物要躬行——唯有零距离,方能穿越千百年,和不同朝代先贤 团团揖坐,如见先人伏案时毫端蕴秀,如嗅先人泼墨处芝兰之气,如 闻君臣晤对的激烈词锋,更和明清君臣妃嫔们在同样的殿堂见到同样 的夕阳、穿越同样的长廊,想着重重叠叠不同的心事……感谢故宫, 让我们有幸目睹运笔于 1600 多年前的晋人书信、涂抹于万国来朝的 大唐遗墨,以及历经战火、兴衰甚至阴谋而幸存的宋代山水与明清园 林……当那些漫长的劫后余生故事,那些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用“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当代国人便 从这些点点滴滴的相触相拥中,滋养出文化上的浩然之气。 故宫,如此这般的门户开放,让我们既为“看门人”的慧心、也 为“进门人”的虔心感动,忍受拥挤和长队,只为享受片刻的精神洗 礼。 因此,网红故宫,也是一种提醒。 4 国人对历史人文的饥渴,与文化供给、文化创意的稀缺形成巨大 反差。无数“月光宝盒”仍然深藏甚至蒙尘,需要专业的、有创意且 有时代感的打开方式。 单院长不仅在守护故宫,也在经营故宫。有时这也为他带来争议, 而争议也为故宫带来新的“流量”,新的变革。文物不能市场化,但 文化可以成为产业,文化产业特别是经典文化的粉丝广布,不但具有 人文传承的意义,在当下也可提振信心,成为经济发展的“突围部队”。 国际经验表明,在经济爬坡阶段,文化市场往往能产生某种“口红效 应”,文化创意产品具有不可替代的精神激励作用,并为自己赢得宝 贵的发展机遇。 如果能有更多的专业“看门人” ,用文化的力量、市场的力量、 社会的力量、高新技术的力量,让久藏深闺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 馆,成为人们争相打卡的网红,开发出源源不绝的文化创意产品,培 育创新型新文化业态,深孚民心,深具发展空间。 “故宫历史上有六任院长,我是第六任。每一任院长都付出了极 大的努力,但是每一任院长都没有好下场。故宫有无数的庭院,进来 一个小偷就能把一个院长搞下去……平常说做事要万无一失,我们一 失就万无。你做 9999 件事,一件事没做好,文物损坏了,你就必须 要下台,这就是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责任。” 如履薄冰的单院长,在故宫走破了 20 多双布鞋,值得这个时代 给他一个美好的“下场”……(via 人民网) 5

pdf文档 【2019.4.12】单霁翔退休

资格考试 > 公务员类 > 国家公务员 > 文档预览
5 页 0 下载 220 浏览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2019.4.12】单霁翔退休 第 1 页 【2019.4.12】单霁翔退休 第 2 页 【2019.4.12】单霁翔退休 第 3 页 【2019.4.12】单霁翔退休 第 4 页 【2019.4.12】单霁翔退休 第 5 页
本文档由 woyaoziliao 于 2020-12-09上传分享
相关精品文档
  • 单霁翔退休 天下谁人不识君 4 月 8 日下午,清明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退休消息一经传出,社交媒体上满屏都是对他的不舍。尽管 1954 年 生人的他,今年已经到了退休线,但当告别的这一天真的来临,公众 的情绪仍然十分复...
    村官     3.0 分 7 页 | 316.71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