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   “天人合一” 与 “主客二 分 ”: 中 西 哲 学 比 较 的 重 要 视 角 / 林可济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0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  I SBN978-7-5097-1780-6  Ⅰ①天… Ⅱ①林… Ⅲ① 比 较 哲 学 -中 国、 西 方 国 家 Ⅳ①B0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 P数据核字 (2010) 第 176293号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 “天人合一” 与 “主客二分”  ———中西哲学比较的重要视角 著  者 /林可济 出 版 人 总 编 辑 出 版 者 地  址 邮政编码 网  址 网站支持 责任部门 电子信箱 项目经理 责任编辑 责任校对 责任印制 /谢寿光 /邹东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 29号院 3号楼华龙大厦 /100029 /ht t p: // wwws s a p c o mc n /(010) 59367077 /社会科学图书事业部 (010) 59367156 /s he ke bu@s s a p c n /王 绯 /关晶焱 /杨俊芳 /郭 妍 岳 阳 吴 波 总 经 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行部 (010) 59367081 59367089 经  销 /各地书店 读者服务 /读者服务中心 (010) 59367028 排  版 /北京中文天地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印  刷 /三河市尚艺印装有限公司 开  本 印  张 版  次 印  次 /787mm×1092mm 1/ 16 /1525 字数 /262千字 /2010年 10月第 1版 /2010年 10月第 1次印刷 书  号 /I SBN978-7-5097-1780-6 定  价 /3800元 本书如有破损、缺页、装订错误, 请与本社读者服务中心联系更换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自 序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中西哲学比较 自 2006年初以来,为了给我 校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相 关 专 业 的 博 士 生 开 设 跨 专业的选修课———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笔者开始以较多的 精 力 投 入 这 个 课题的研究。本书就是在讲授 此 课 程 时 草 拟 的 讲 稿 的 基 础 上, 经 多 次 修 改、 扩充而写成的。虽然在此之前笔者对这个课题已经有所涉猎,但由于本身的 水平有限,至今尚未登堂入室。今将此书付印出版,是为了求教于专家与广 大读者。 要进行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首先要回答的是:应该用什么样的指导思 想来看待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以及进行两者的比较?答案是非常明确的:要 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总的指导思想。当然,事情并不如此简单。 在如何看待西方 哲 学 的 问 题 上,长 期 以 来 我 们 是 有 过 教 训 的。 在 1949 年以后的相 当 长 的 时 期 中,由 于 受 “左” 的 思 潮 的 影 响,曾 经 采 取 不 加 分 析的态度,对西方哲学进行过多的否定与不恰当的批判;无可讳言,在另外 一种情况下,也曾经出现过缺乏分析、盲目吸收的情况。这两种倾向都不符 合马克思主义。 在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哲学的问题上,我们有时存在着复古主义和国粹主 义的态度;而在 “左 ” 的 思 潮 的 影 响 下, 又 走 向 另 一 种 极 端, 以 民 族 虚 无 主义的态度对待之。这两种态度、两种思潮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马克 思 主 义 的 观 点 与 方 法 来 正 确 对 待 中 国 哲 学, 正确对待西方哲学,并以正确的 方 法 进 行 中 国 哲 学 与 西 方 哲 学 之 间 的 比 较。 当然,我们所需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而真正的马克 思主义必然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与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这也是不 言而喻的。 2  “天人合一” 与 “主客二分” 根据这种认识,笔 者 按 照 这 个 要 求 进 行 了 尝 试。 本 书 (共 有 十 章 ) 就 是这种尝试的初步成果。 第一章是 “绪论”。在这里,除了阐明哲学的实质以及哲 学 与 哲 学 史 的 关系之外,主要 阐 述 雅 斯 贝 尔 斯 关 于 “轴 心 时 代” 的 理 论。雅 氏 的 这 个 学 说为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上的说明。而中西哲 学比较的现实需要,则是与中国近代的 “西学东渐” 的历史背景 紧 密 相 关。 此外,本章对中西比较的目的与方法也作了说明。 第二章是讲 “中国哲学史学科建立的 ‘合法性’ 与可能性”。中国有没 有哲学?“中国哲学史” 这个学科的建立,其 “合法性” 与可能性何在?对 于这个问题的正确解答,是进行中西哲学比较的理论前提。本章分别阐述了 胡适的 《中国哲学史大纲》 (卷上) 和冯友兰的 《中国哲学史》 (卷上、卷 下) 在建立中国哲 学 史 学 科 中 所 起 的 作 用, 以 及 其 所 作 出 的 学 术 贡 献 和 理 论意义。为了让读者对冯友兰先生毕生从事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工作有一个完 整的了解,还对他的 《中 国 哲 学 简 史》 和 《中 国 哲 学 史 新 编 》 作 了 概 括 的 介绍。 第三章是讲 “作 为 中 西 哲 学 比 较 参 照 系 的 西 方 哲 学 史”。在 这 一 章 中, 除了阐述西方哲学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的趋势和西方哲学的特点之外,还特 别阐明了黑格尔的西方哲学史观和海德格尔的西方哲学史观。这是两种大异 其趣的哲学史观。海德格尔认为,自古以来,西方传统哲学就有两个追问方 向:一是追问 “存在 者 ”, 一 是 追 问 “存 在 ”。 但 是, 从 柏 拉 图 到 黑 格 尔, 西方的传统哲学,模 糊 了 “存 在 ” 与 “存 在 者 ” 的 区 别, 并 把 “存 在 者 ” 当做了 “存在”。追问 “存 在” 的 哲 学 思 潮,在 古 代 曾 经 有 过 可 喜 的 开 端, 但后来几乎被淹没了。海德格尔的这个哲学史观以及他对西方哲学史所作的 梳理,为人们重新认识西方哲学史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新的思路,对于我们认 识西方哲学史,对于我们进行中西哲学的比较,将有很重要的启发作用。本 章的最后,阐述了西方哲学发展中的若干特点。 第四章是 “中国哲学发展纵横谈”。 本 章 从 “纵 ” 与 “横 ” 两 个 视 角, 依次阐述了 “中国哲学发展史概述 ”、 “儒、 道、 佛 是 中 国 文 化 鼎 足 而 立 的 三个支柱”、“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 问 题”、 “中 国 哲 学 的 若 干 特 点” 等 四 个 问题。其中 “中国 哲 学 发 展 的 基 本 问 题” 一 节,着 重 探 讨 了 如 何 全 面 分 析 中国哲学发展中所体现的基本问题。笔者认为,天与人的关系, “天道” 与 “人道” 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在中 国 哲 学 发 自序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中西哲学比较  3 展的不同时期的不断演变中,又有其特殊的呈现。儒、道、佛三家对此问题 回答的视角,也各具差异。本章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和简要的梳理。本章的 最后,笔者对中国哲学若干特点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第五章是讲 “中西哲学在历史上的交流”。从 “中学西传” 与 “西学东 渐” 两个方面,既讲 中 国 哲 学 在 西 方 的 传 播 及 其 影 响, 又 讲 西 方 哲 学 的 传 入及其影响。在讲西方哲学的传入及其影响时,简要提及明清之际传入的西 方哲学,而着 重 阐 述 19世 纪 末 20世 纪 初 传 入 的 西 方 哲 学 和 “五 四 运 动 ” 后欧美哲学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此外,还阐述了中西哲学深入交汇后 所引发的几场大论争,以及西方哲学传入后中国现代哲学流派的形成。 第六章是讲 “西方学者心目中的中国古代哲学”。西方学者 对 于 中 国 古 代哲学,经历了一个从不能正确评价到逐渐有所了解,进而持赞赏态度的过 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引人深思的发展过程。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海德格 尔和自然科学家普里高津对中国哲学的看法就是三个很有说服力的例证。 第七章介绍了若干 “中国现代哲学家对西方哲学的回应”。梁 漱 溟 先 生 可以说是进行中西 哲 学 比 较 的 一 位 重 要 的 开 创 者。 梁 漱 溟 的 《中 西 文 化 及 其哲学》 和相关的 其 他 著 作, 集 中 地 反 映 了 他 在 中 西 文 化、 中 西 哲 学 比 较 方面所做的具有开创意义的工作,值得人们给予应有的重视。冯友兰、任继 愈、张世英三位先生都是笔 者 1954~1958年 在 北 京 大 学 哲 学 系 读 书 时 的 老 师。冯、任两位先生是中国哲学史方面的专家,他们已先后离我们而去。他 们的哲学思想中,有 不 少 涉 及 中 西 哲 学 比 较 的 话 题。 冯 友 兰 先 生 的 “新 理 学” 哲学体系的构 建, 本 身 就 是 中 西 哲 学 融 合 的 产 物。 任 继 愈 先 生 关 于 老 子研究方法中所蕴涵的中西哲学比较的观点,对人们也富有启发。张世英先 生是西方哲学史专家,在 近 30年 来,他 致 力 于 中 西 哲 学 比 较 研 究,并 且 卓 有成效。当然,现代中国哲学家中,在中西哲学比较方面作出贡献者,并不 限于本书所举数例,这是不言而喻的。 第八章是 从 几 个 不 同 侧 面 进 一 步 论 述 了 “中 国 哲 学 与 西 方 哲 学 的 比 较”。这一章是在前面各章分别阐述了西方哲 学 和 中 国 哲 学 的 基 础 上 所 做 的 某种概括。在这里,既有中西 哲 学 的 总 体 性 的 比 较, 又 有 中 西 哲 学 在 本 体 论、认识论、伦理观、审美观 等 各 个 具 体 领 域 的 分 别 比 较。通 过 这 些 比 较, 有助于我们更具体 地 去 吸 取 西 方 哲 学 之 长 处, 弘 扬 中 国 古 代 哲 学 的 优 秀 传 统,进而在马克思主 义 的 指 导 下, 构 建 有 中 国 民 族 特 点 的 现 代 形 态 的 中 国 哲学。 4  “天人合一” 与 “主客二分” 第九章是阐述 “中西哲学在现代的融合与会通”。中国哲学 与 西 方 哲 学 经过相互交流而达到融合与会通,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里,我们评 介了季羡林先生关于 “三十 年 河 西, 三 十 年 河 东 ” 的 论 述, 探 讨 了 “现 代 自然科学为什么出 现 在 西 方 ” 这 样 一 个 值 得 思 考 的 问 题, 还 分 析 了 实 现 中 西哲学会通的两种路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哲学的现代性诉求更为强 烈、更加迫切了,中国哲学发

pdf文档 “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中西哲学比较的重要视角

专业资料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 文档预览
241 页 2 下载 260 浏览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0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0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woyaoziliao 于 2022-04-09上传分享
相关精品文档
  • 图书在版编目 ! !" #"数据 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杨耕著!三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 &’()*+ , * , -## , $"$). , / !0 "为& #0 "杨& ...
    其它     3.0 分 499 页 | 8.66 MB
  • 清华语言论丛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 (第 二 版 ) China and West : Comparative Poetics and Translatology (2nd Edition ) 辜正坤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其它     3.0 分 623 页 | 102.68 MB
  • 摇 图书在版编目( 悦陨孕)数据 摇 中国哲学简史 辕 冯友兰著;涂又光译援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圆园员园援 愿 摇 陨杂月晕 怨苑愿鄄苑鄄猿园员鄄员苑猿怨缘鄄源 摇 Ⅰ援 中…摇 Ⅱ援 ①冯…②涂…摇 Ⅲ援 哲学史 原 中国摇 ...
    其它     3.0 分 269 页 | 2.96 MB
  • 北 大 大 课 堂 大 众 学 术 传 播 经 典 大 师 与 大 众 的 相 逢 , 主中 哲 编国 学 ︽社 家 中 国会 宗 哲科 教 学学 学 家 史院 ︾研 等究毕 著员业 作 于 中 国北 哲京 学大 史学 学哲 会学...
    其它     3.0 分 203 页 | 20.66 MB
  • 中国分析哲学 常务编委: 江 怡    执行编委: 蒉益民 学术委员会 王 路 ( 清华大学) 刘晓力 ( 中国人民大学) 朱 菁 ( 中山大学) 朱志方 ( 武汉大学) 江 怡 ( 北京师范大学) 张庆熊 ( 复旦大学) 张志林 (...
    其它     3.0 分 432 页 | 3.97 MB
  • 五、前锋线比较法的步骤(针对匀速进展的工作): 前锋线比较法主要适用于时标网络计划。 所谓前锋线,是指在原时标网络计划上,从检查时刻的时标点出发,用点划线依此将各项工作实际 进展位置点连接而成的折线。 前锋线比较法就是通过实际进度前锋线与原...
    招标师     3.0 分 4 页 | 268.31 KB
  • 课外补充资料 中国古代重要战役 战争名称 牧野之战 (武王伐纣) 城濮之战 交战双方 发生时间 周武王 VS 商纣王 商朝末年 晋军(晋文公)VS 楚军(楚成王) 桂陵之战 齐军(孙膑) 马陵之战 魏军(庞涓) 长平之...
    信用社     3.0 分 2 页 | 93.89 KB
  • 两期比重比较的秒杀计 方法不对路,速度没法提。在争分夺秒的行测考试中,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突破重围, 小粉笔今天介绍一个资料分析的高频考点——两期比重。这一考点在是近几年公考的必考题 型,几乎每套试卷都会出现至少一次。 一、题型识别: 两期...
    地方公务员     3.0 分 2 页 | 426.00 KB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粉笔公考·官方微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2 月 19 日至 21 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 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
    村官     3.0 分 7 页 | 307.06 KB